豆腐作为一种美味又富含营养的食材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其悠久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汉代。目前主流说法主张为刘安所发明。这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对人无害且有益的炼丹术产物,也是刘安除了造反事发自杀和编书以外最出名的历史事件。在两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中,豆腐荣登过《淮南子》地方志,成为朱熹《素食词》的主角并为许多文人如苏东坡、陆游所喜爱。
豆腐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更适于热性体质、口臭口渴、肠胃不清、热病后调养者食用。现代医学证实,豆腐除有增加营养、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外,对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也颇为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铁的含量;豆腐不含胆固醇,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及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药膳佳肴。也是儿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豆腐含有丰富的异黄酮,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作用。还有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血癌的功能,豆腐中的甾固醇、豆甾醇,均是抑癌的有效成分。其性质也随制作方法的变化而不断改进。
谈到豆腐的制作,主要分为两步,制作豆浆和使豆浆凝固为豆腐,也就是制作溶胶和胶凝的过程。这两步决定了豆腐中的成分和结构,也就决定了口感和品质。杂质(豆渣)少,微观结构整齐的豆腐口感细腻滑润。
目前成型的豆腐制作方法是将作为原料的黄豆,浸泡一定时间后,加一定比例的水磨成生豆浆(水的比例很重要,将会在之后说明)。在去渣后煮沸,煮沸后在进行二次过滤,即为熟豆浆。
生产豆腐的凝固剂主要有石膏、盐卤、葡萄糖酸-δ-内脂、酸浆水等,而豆腐的口感和品质也由于凝固剂不同而有了极大的不同。 要清楚凝固剂对口味的影响就要明白凝固剂是怎样发生作用的。
在加入凝固剂之前,豆浆处于溶胶的状态,这是一种使可能沉淀的溶质不会沉淀的神奇状态。我们知道豆浆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作为一种有机物它的水溶性并不好。但是溶胶以其独特的结构解决了这一问题。
蛋白质有以碳氢结构为主的典型有机结构和由羧基失氢离子(由于豆浆为碱性,一般为羧基失氢离子,而不会发生氨基得到氢离子)形成的非典型有机结构。典型有机结构几乎没有极性,而非典型有机结构有较强极性,溶剂水有较强极性。简单的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我们容易明白,典型有机结构会排斥水分子,也就是疏水基团;而非典型有机结构会亲和水分子,也就是亲水基团。豆浆中,疏水基团互相靠拢,把亲水基团甩在外侧。因此豆浆中蛋白质会形成许许多多由多个蛋白质构成,疏水基团在里,亲水基团在外的结构,在外的亲水基团又会抓住水分子,形成一层水膜。从处于中心的疏水基团到最外层的水膜,组成了胶粒。胶粒很小,一杯豆浆中包含的胶粒比你住的城市的人还要多!蛋白质在水膜的保护下不会互相接触,因此也不会发生凝聚。
在加入凝固剂时,这种状态被打破,蛋白质聚合在一起,而水被夹在由蛋白质形成的空隙中。所以水的比例一定要合理,过多的水会使结构扭曲,豆腐会在切割和加热时变得易于损坏,影响料理的美观和口感,太多水甚至造成豆腐无法成型。过少会使口感不够水嫩。同时凝聚剂不同,蛋白质由被包围到反包围的过程也不同,最后的结构自然也不同,这就使最后的口感产生了不同。而所用凝固剂成分的区别,造成豆腐的成分也有差别,这就造成了豆腐营养价值的不同。
传统的凝固剂是盐卤或石膏,也就是常说的“卤水点豆腐”“石膏点豆腐”。盐卤是由海水或盐湖水制盐后的剩余液体,成分主要是氯化镁、硫酸钙。石膏主要成分为硫酸钙。这类凝聚剂发生作用的主要成分是金属阳离子。由于豆浆溶胶中水和金属离子络合,也就是水分子被金属离子束缚在周围,水膜中水变少,同时变得不稳固,易于破坏。此时蛋白质突破了水膜的束缚,凝聚在一起,完成了对水的反包围。这个制法由于凝聚剂作用过于猛烈,要一边搅拌一边加入凝聚剂,使凝聚时间变长,让豆腐的结构更有序。由于搅拌和加入凝聚剂的控制较难,这种工艺次品率高,口感也不太统一。这也是在过去豆腐制作工艺能被工匠垄断的原因。由于凝固剂为氯化镁、硫酸钙,豆腐也有较好的硬度、弹性和韧性,同时能补充人类必须的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很高。
龙源石膏推出的特白特细食品添加剂无水硫酸钙被广泛应用于豆腐制作中,其特点是干净,无杂质,纯度高,用量少,中性PH值,无氧化硫味,制作出的豆腐更加细嫩爽口,产量高,深受客户好评!
龙源石膏创立于1992年,是一家集石膏开采、硫酸钙粉体研发、生产、销售、出口为一体的大型石膏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形成年产石膏原矿两百多万吨、石膏粉和超细硫酸钙粉体百万吨的生产加工能力,具备百万平米石膏砌块和石膏模盒生产能力,产品广泛应用于建材、模具、食品、医药、橡胶、塑料、涂料等行业。